汽车后市场多感应器融合产品、行车安全集成系统成新风
从当前行车记录仪的供应链来看,智能摄像头是高度集中的产品,记录仪的方案也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主流方案商手里。而记录仪的品牌商,所做的无非是搞个外观设计、开套磨具、然后委托加工而已,所谓的“策略”,也仅仅是围绕产品的价格和渠道做文章。
在这个圈子里,通常是这么谈合作的 -- “谁的镜头?”、“谁的方案?”、“多少钱?”,被业内笑称为“追命三连问”。
感应器融合 -- 自动驾驶绕不开的槛
汽车的历史发展中,纯机械式的汽车(L0)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发展历史;几十年前,随着AEBS等汽车电子装置的发明,汽车工业进入半辅助(L1)时代。而随着自适应巡航等电控技术的应用,目前已经进入部分自动驾驶(L2)的时代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部分自动驾驶(L2)也在向着有条件自动驾驶(L3)的阶段迈进,被行内称为是“最为惊险的一跃”,在这个阶段,感应器融合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,并且大大提升了对控制系统的安全级别要求。
L4被称为高级自动驾驶,其不但要求各种感应器相互融合,还要求人、车、环境的信息交流及融合,能在固定线路/范围内实现自动驾驶。需要强调的是:目前不少主机厂纷纷推出L4的研发日程表,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,其中造势的成分居多,因为L4的详细标准和定义尚未最终确定。而L5是完全自动驾驶,可以在开放领域实现无人驾驶。
感应器融合在汽车后市场能有什么机会?
后装市场之所以存在,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:
后装产业作为前装产业的先行者、验证者,为前装产业尚未有条件普及的功能做市场验证。也就是说,后装功能性产品的发展路线图,其实与前装是一致的、是为前装产品即将投入市场而做出的准备和实践。但后装产品比前装的更为灵活,更能满足消费个性化、多样化的需求。
行车安全集成系统,从产品架构思路来看,既有前装的严谨,又带有显著的后市场特征:
该“行车安全集成系统”目前首批推出的共有八大功能模块,由于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,因此几乎每辆车、每个车主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车辆的选装组合,以真正体现“车主第三屏”的价值:
1. 前防碰撞远距雷达(毫米波雷达,选装)
符合远距探测、全天候使用要求的感应器,只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,前者价格昂贵、目前普及难度较高,毫米波雷达是目前全球各整车厂在研发L3级的自动驾驶车辆时的首选。
2. 盲区监测雷达(毫米波雷达,选装)
现实中,大量的交通事故是由盲区导致的。“行车安全集成系统”在盲区监测功能上采用的是两颗79G的毫米波角雷达,具有全天候、反馈快速的特点。
3. 胎压监测(胎压胎温同显,选装):
轮胎是汽车上唯一接触地面的部件,其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
4. 泊车辅助超声波雷达(超声波雷达,选装):
行车安全集成系统的泊车辅助雷达分为车前和车后雷达两部分,适合所有有需要的车主选用。
5. 车内有害气体监测(激光感应,选装)
行车安全集成系统的有害气体监测模块,能有效地感应到PM2.5和PVOD两个重要指标.
6. 驻车防盗报警(选装):
当模块感应到锁车状态下车辆异常震动随即自动开启录像、并鸣警号5响,既起到阻吓犯罪的作用、又不至于长时间扰民。
7. 安全带状态提示(选装):
安全带状态提示模块,可以实时反馈安全带的状态,降低事故损伤,免受交警处罚,非常适合出租车、共享汽车选装。
8. 行车记录功能(基础模块,所有模块的显示端)
感应器融合方案在汽车后市场的应用,虽然不能控制汽车本身的控制系统,但其多种感应器融合的特性,将会带来非常好的辅助驾驶体验。
目前,汽车产业正值从L2到L3的进化阶段,感应器融合技术是重点之一,尽管市场上很多整车厂声称“即将/已经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”,但其实汽车界公认已经真正迈入L3级别的量产汽车,也仅仅只有奥迪i8。